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逐渐融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内容的必备选择,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我想要健康,想要瘦而美,到底要不要去健身房,到底要不要办张健身卡呢?”我想这会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谈一下我的健身经历和体验。
我从2017年4月开始在小区会所的一个瑜伽中心办了次卡,每次约练一小时瑜伽,本来预想着可以一年后减重3、5斤,可是时断时续地练了大半年,效果并不明显,体重没有减轻;当然也有一定的收获,每次练完后感觉整个人更轻松更有活力。对此结果我并不太满意,总结经验,自我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运动没有坚持,有兴趣时一周三四次,想偷懒时一月都不到三四次;二是饮食控制不好,餐外零食摄入量过多;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就想进一步突破自已。
正巧去年年底在小区附近开了一所健身房。我衡量一下自己想要更加健康的愿望级别,来回的时间成本,健身房时间精力成本,自己对于健身习惯的培养等问题,经过慎重考虑,我办了一张健身年卡。我办卡时间是在2018年1月底,到现在已经快有小半年的时间了,我的锻炼结果是,每周至少去2次,状态好则尽量多去,每次的健身时间在1-1.5小时;虽然有同事说我瘦了让我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但是体重变化仍然不是很大,实际体重并没有减轻,可能通过练习后肌肉增加、身体更加紧致了。加上最近选择自己带午餐,减少餐外零食的摄入量,我相信通过饮食的调节和增加运动量,在一年减5-8斤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整体来说,办了健身卡后自己仍是有惰性,但想着每次锻炼完后神清气爽,加上健身房离家近的地理优势,出门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健身房,让我节约了很多时间,省去了我到底要不要去的纠结。
在与健身房销售们聊天中了解到,那家健身房约有一千名左右会员,按男女50%比例,结合每次我参加课操时人数为5-20人不等,按平均每天3节课操算,大家锻炼的频率和坚持率并不高。因此,给纠结到底要不要办健身卡的你,提供一些真诚的个人建议:
1.有强烈变美或变健康的愿望。有了强烈的愿望,就会把这件事的优先级提升,把健身列入每日的生活内容里,跟吃饭睡觉一个级别,那健身还会是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吗?
2.健身地点最好是离家近,或是离上班地点近,这样可以省去自我懒惰和纠结的时间。如果健身房离家太远,真心不建议办年卡,最好办个次卡,等自己用完次卡后再升级为年卡。
3.在去健身房之前,在家里先进行一个月时间的有计划的小锻炼,现在运动的APP,如FitTime、Keep等,可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选择运动强度、难度、不同的运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有视频指导,对于不明白的动作还可以去看文字说明,就像拥有了一个手机上的私教。如果自己能坚持下来,同时让身体和心理都有锻炼的体验和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健身房的节奏。
4.合理安排生活内容,平衡家人共处、工作等等的时间安排,健身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要顾此失彼。
即使是小小的健身卡,希望不要因一时冲动盲目地决定办卡,应该在你综合考虑之后慎重的选择。毕竟办年卡的费用动辄几千大洋,是真金白银付出,办卡而不去运动是对钱的不尊重。
只要办了健身卡,我们就要在每日的打卡使用中体现它的价值而不是束之高阁。流汗,健康的体魄,是对健身卡的尊重,更是对匆匆逝去时光的无比珍视。
当然住在公司附近的同事若想健身完全可以免去这笔费用,因为公司四楼就为大家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健身器材和环境一级棒的健身房,利用下班的时间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健身。希望在大好的年华里,大家变得好动而积极!愿大家因运动拥有美丽和健康。